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学校

首页 > 详情页

首页 > 敬教时空 > 校本研训

研究是教师工作的幸福之源

来源 : 作者: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8年09月14日 浏览量:

——  张广利校长

当下,不少一线教师面对一年又一年的重复性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感到厌倦,职业倦怠的心理有与日俱增的趋势,这一现象的蔓延不但影响着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和质量,而且也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如何改善教师工作的这种亚健康状态也成为当前和今后学校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时下对于改变这一现状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真正能够触动教师并引发其发生变化的措施却并不多见。笔者通过赴澳考察发现,教育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

2009年,我作为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的人选之一,有幸赴澳大利亚参观学习和考察,在澳跟训学习期间,我深刻感受到研究是教师工作的幸福之源,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苦药良方。之所以说它苦药是因为任何一位从事研究的教师刚开始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这种艰苦的努力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又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之所以说它是良方是因为只有研究才能解决一线教师因工作中的困惑而给他们所带来的厌倦和无奈,才能有效地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从而促使教师通过体验研究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和幸福,真正把教师带入自身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我在南澳洲公立学校——阿波福园园区中学(Aberforle Park High School)跟岗见习期间,教师们认真负责、主动服务、勤于交流、乐于研究的工作状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这样做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呢?这是我学习时一直深究的问题之一。

起初,我想也许是因为这里教师的工作量不大、工作清闲吧?可事实上,这里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承担23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工作量可想而知?接下来,我想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岗位实行动态管理、竞争很激烈吧?很快,我自己否定了这个猜想,因为那里的教师一旦受聘就是十年,每年晋升一级,一直升到十级教师,只有工作十年以上且极其优秀的教师才能晋升为特一级、特二级教师,不但如此,公立学校的校长是无权辞退教师的,因此,教师可以说没有下岗、解聘的后顾之忧。然后,我又想,是因为他们工作环境优越和薪酬较高吧?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个发达国家,学校设施先进,环境优雅,想必大家都能够想像得到,说到薪水,南澳的教师与其他澳大利亚的教师一样,工资待遇已经足够保障老师们相当高的生活质量,教师们的薪酬不敢说让他们锦衣玉食,也完全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优越的条件就容易让教师那样的乐此不疲、积极进取嘛?如果是,恐怕这也不是唯一的原因。经过访谈和反复了解,我发现老师们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得很多,并经常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每当他们通过研究解决一个问题时,我总是看到他们会因此兴奋不已。对他们来说,教育就是研究,研究就等同于教育。他们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已经看成为研究的任务。因此他们才会表现出感染我的那种爱岗敬业和乐于研究的工作状态。当我问老师们为什么那样痴迷地研究教育问题时,他们却反问了我一句:“教育不就是一项研究工作吗?”是啊,在教师们看来,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研究如何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而在研究的成败中,他们也在不断体验着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受挫给他们所带来的挑战。挑战似乎更加激起了他们研究的兴趣。

一天,爱伦校长(Allen)把我们引领到缺陷儿童教育的专用教室参观学习。在这里, “教育就是研究”又得到了一次淋漓尽致的验证。

在澳大利亚只有缺陷很重的学生才上特殊学校就读,而其他有各种功能缺陷的儿童都需要在普通学校就读学习。所以,这个学校尽管是一所普通中学,不过仍有70名有缺陷的儿童在校就读。这70人中,有的听力有问题,有的眼睛视力存在障碍,有的身体有缺陷,有的是疾病留下的后遗症……就是这样一群孩子,学校专门为其设计了专用的教室,专门配备了两名专任教师,其他的学科教师是从各年级部选派来的。对这些孩子来讲,上课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了,教师对他们的教学几乎都是一对一的辅导。何况大多数的教师同时教着两三门学科,他们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尽管这些孩子学得很慢,有时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也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几遍,甚至是几十遍,但是在这里上课的教师,教得是那样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仿佛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不仅如此,有的孩子因为身体残障,别说接受知识,甚至上厕所也需要教师们帮扶。这些教师不但没有嫌弃,没有厌烦,没有气馁,反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首先他们对世界上所有有缺陷的著名演员、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家、建筑设计专家、著名律师、音乐家、作曲家、政治家、商业家、著名电影制片人、著名作家等等都进行了归类整理和系统研究,然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有一定缺陷的人,他必定在另一个方面优于常人,只要他们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教育,这些特殊的天赋就会被释放出来,并会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

说实在的,这样的结论正确与否并不那么重要。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些负责有缺陷儿童教育的教师通过研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建立了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他们坚信这些有缺陷的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说不定科学家、著名作家、发明家及其他有成就的人就在他们中间。通过研究建立的这种信念使他们像在挖宝藏一样勤奋地工作着。针对这些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他们设计和开发了个别化的特色课程,并十分耐心地教育着每一个孩子。而每当这些孩子出现一点点进步时,老师们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爱迪生创造了一项新发明那样地兴奋。兴奋的同时,老师们也在收获这些孩子进步所带给他们的幸福。不仅如此,老师们还对取得进步孩子的情况进行着跟踪研究,以便为下一步的教育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他们进行的这种研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动研究。当凯瑟琳·菲舍老师(Katherine Fisher)给我们拿出一大堆他们的研究资料时,尽管她的介绍我不能全部听懂,但面对教师们所做的大量的研究工作,面对他们不知疲倦和兴奋的工作状态,面对他们脸上露出的幸福笑容,面对他们向我们展现研究成果和受到澳大利亚政府授予她们的最高教育奖殊荣时的那种自豪感和喜悦心情,我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所有这一切的一切使我真正看到了“研究是教师工作的幸福之源”的真实场景,也再一次地深切感受到教育研究带给教师们的无穷魅力。

回顾我们所熟知的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王金战等名师的成长历程,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那样的辉煌业绩并倍受大家尊重和敬仰,不仅是因为他们在不断地研究着教育,并在不断的成功研究和实践中享受着教育,享受着那种“追求从教自为镜,行到工作儒雅时”的状态和境界,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研究真实情景中的教育而真正热爱并喜欢上了教育,并醉心于教育。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一定都能实现成为名师和名家的良好愿望,但我们至少可以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开展一定的研究和反思工作,因为工作已经为我们进行教育研究和反思提供了一块很好的试验地,也为我们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想一想那些通过教育研究已经成长起来的教育专家,想一想那些正在教育研究中享受着职业幸福感的同行,想一想那些教育着缺陷儿童并乐此不疲进行研究的教师,无论我们处在那个国度,我们都从事着同样的工作——教育孩子。当我们在工作中遇上困惑感到彷徨时,我们为什么不研究?当我们面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感到困惑不解时,我们为什么不研究?当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到厌倦而无法提起精神时,我们为什么不研究?又为什么经常为自己的懒惰和逃避寻找着各种各样的借口,而从不考虑自己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呢?

   在真实的教育生活中,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教师去思考,有太多的困惑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有太多的成败案例值得我们去总结。面对渴望成长又懵懂、不谙世事的孩子,面对父母对孩子发展的良好期待,面对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我们禆补缺漏,为时不晚,一旦我们走上了教育的研究之路,成功的体验将不断与我们相伴,幸福的源泉也会向我们敞开。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职业追求,更是一种职业幸福的真实体验,也是我们消除自身职业倦怠的最佳渠道。笔者坚信,研究教育的开始即为我们教师享受职业幸福的到来之日。




Copyright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